木瓜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再造新广汽
TUhjnbcbe - 2023/11/1 21:10:00
北京儿童医院雀斑 http://m.39.net/baidianfeng/a_10978068.html

绘图:杨佳

最近,位于米兰市中心艺术街区ViaTortona16,两款专为米兰设计周设计的概念车时尚前卫,显得格外亮眼。

这两款车型的设计,均出自位于米兰的广汽欧洲研发中心。这不仅意味着该研发中心运行步入正轨,也意味着广汽集团“三国四地”的全球研发体系初步成型,向国际市场展现其研发实力,更透露出其未来发展的全新格局:面对智能化、电动化的全新赛道,将全面整合全球研发资源加速转型,全力开拓“新”市场。

去年年底,广汽集团发布“万亿广汽”发展纲要——至年,广汽集团实现年营收万亿元的目标。

从0到亿元营收,用时26年;从亿元到亿元营收,规划用时8年,这家世界强车企,能否以科技创新、全球化视野、全产业布局,再造一个“新”广汽?

1.大象转身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的这句名言,用来形容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最为贴切不过。

在这里,有着全球最庞大的汽车市场,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即便只占据1%的市场份额,产销量就可超过25万辆,这对于极其讲究规模效应的汽车产业,有着难以抗拒的诱惑力。也正因如此,在这里也有着全球竞争最残酷的市场,不仅全球传统汽车巨头都聚集于此,各路跨界大佬也都要想从中分一杯羹。

更为关键的是,汽车产业正面临深刻变革,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持续改变着汽车产品的形态,也正在改变消费者的购买和使用习惯。这种变化体现在数据上,则是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加速,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万辆和.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7.7%和26.2%,市场整体渗透率已经达到了26.1%。而按照乘联会最新数据,4月份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的零售渗透率已经接近三分之一,达到了32.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6.6个百分点。

用户需求端的激烈变化,带来市场结构的激烈变革。这个对于任何一家车企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广汽集团正是精准抓住了电动化、智能化的浪潮,依托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功实现了“大象转身”,在新赛道上开始加速跑。

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多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深刻感受到科技实力决定企业未来发展走向的趋势,新能源汽车竞争的本质,是新技术、新科技。为此,一定要坚持向科技型企业转型,以创新为驱动力,一定力争在电动化和智能网联化技术上实现突破。

目前,广汽集团已经掌握覆盖整车及动力总成、新能源“三电”、智能网联等关键核心零部件技术,全面打造了“电动化+智能化”全栈自研能力,确保在电动化和智联化技术等方面的行业领先地位。

这种创新能力的搭建,是真金白银“堆”出来的。数据显示,年广汽集团研发投入达到65.26亿,截至目前累计自主研发投入超亿元,研发投入占比6%。按照规划,广汽在“十四五”期间还要投入亿元进行技术研发。目前,广汽集团专利申请已超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超件。

对于核心技术孜孜不倦追求,一大原因是广汽在这方面吃过大亏。在自主品牌开始创立之初,广汽集团虽拥有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两个强大的合资企业,但供应商都不愿与自主品牌合作,甚至连一个小小的螺栓都不愿提供,最终无奈只能自己开发。

广汽乘用车整车制造二部综合科新车型PL侯敏曾回忆,没有团队,没有流程,没有体系,只能一步步摸索,能做的就是把供应商筛选出来,把流程梳理出来。很多供应商不愿意参与报价和合作,甚至会抵触,故意抬高价,提出苛刻条件。

“在启动项目研发之初,外界对中国品牌要开发出一个超过合资的技术没有信心,包括供应商都是质疑的。举个例子,刚开始去找一些外资供应商合作,全都不接,因为他们觉得我们做不了。”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谈及混动系统开发历程时,苦笑了一下,“现在我们把混动系统成功开发出来,在技术层面超过跨国车企,大家都来谈如何进一步合作。”

正是抓住科技的牛鼻子,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新赛道才能实现新突破。广汽埃安“掌门人”古惠南在谈及之所以能跑赢大市时,便将首要原因归结于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战略的前瞻规划,让过去10多年的积累迎来了爆发的契机。

事实上,广汽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破局,正是我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体现: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以技术领先实现市场占有领先。数据显示,我国去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万辆和.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连续8年保持全球第一,销售占全球的60%。

2.合资新局

回顾广汽集团的发展历史,合资合作是无法绕开的话题。

年7月1日,是广东汽车工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经过中日双方多轮谈判,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年更名为“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彼时,由于广州标致的经营失败,外界对于“广州能不能搞汽车工业”的质疑声不断,而刚刚成立的广汽集团也负债近30亿元。曾庆洪曾回忆道,当年广州汽车在遭遇挫折后重整旗鼓,成立广汽集团坚持发展汽车工业,广汽本田可谓是背水一战。

正是通过与本田的成功合作,广汽集团打开了全新局面,随后逐步扩大合资合作,先后与丰田、日野、Stellantis、三菱成立了合资公司,进而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以华中、华东为两翼,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

高效的合资合作,不仅让广汽集团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创利能力最强的企业之一,也让广东初步构建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直至如今,合资企业仍然是广汽集团以及广东汽车制造业的主力*。数据显示,今年前4月,广汽集团销售汽车71.7万辆,其中合资企业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便贡献了17.48万辆和29.2万辆,两者占整个广汽集团销量的65.1%。

这也是为何广汽集团发展路线一直坚持合资合作和自主创新不动摇。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表示,企业的能力有两种,一种是自身的领先优势,比如说技术专利;另一种是整合能力,把全世界的研发变成你的研发,让全世界的实验室成为你的实验室。

然而,随着电动化、智能化变革进程加速,合资品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今年以来,部分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呈现出断崖式下跌。这种结构性的市场冲击,广汽集团也难以独善其身,在今年一季度财报中,广汽集团便明确指出,利润下滑主要原因是合营企业汽车销量同比下滑、盈利下降。

那么,在未来的万亿征途中,合资品牌如何定位?合资企业之路怎么走?则考验着广汽集团的智慧。

“未来合资品牌还有没有必要,还能不能发展?这个答案在于每一个企业的战略是什么样的,以及资金的投入。”广汽集团总经理冯兴亚在上海车展期间坦言,如果一个合资公司要想在中国发展,就必须加快、加大电动化和智能化进程。在发挥自己原有优势的基础上,解决电动化、智能化的短板。如果一意孤行坚持自己的主张,那可能就会退出这个市场。

这个务实的回应背后,实际上已经给出了答案。4月18日,丰田中国发布bZ全新概念车,与之前任何一款车型都不一样,bZ全新概念车并不是由日方简单导入生产,而是合资企业广汽丰田结合自身技术优势,携手广汽集团、丰田中国研发中心共同开发。

这是广汽集团的全新尝试,以开放的心态,在力所能及且外方暂不如己的领域里,尽可能为合资企业提供帮助。

“我们在和本田、丰田等跨国企业的合作中,逐步实现资本、人才、技术、管理模式的积累。”曾庆洪过去在多个场合毫不讳言合资给中国汽车产业带来助力,特别是在技术方面,合资合作的模式为中国汽车企业吸收、消化和再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面向未来,可以看到依靠外方单一输出产品、技术的合资模式1.0时代已经过去,而是切入了更加深入融合的2.0时代,中外双方将逐渐步入相互借鉴的新阶段。

3.生态之争

淘汰赛开启!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呈现出这样的新趋势,两级分化开始加速呈现,头部聚集效应开始明显。一季度新能源汽车头10名企业的市场份额已经非常接近80%。

那么,未来竞争格局会是什么样?如何才能不被市场所淘汰?

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席忠民这样阐述:未来的竞争是科技+成本、产品+成本的竞争。前者需要在规模化的效应下得到实现,后者则正在从原本产品竞争基础上发生演变。全新的汽车产品是互联网的产品和电动化的产品,必然会融入能源生态、智能出行生态和互联网商业模式这三个生态竞争。

这实际上道出了未来市场的新护城河——能源生态。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欧阳明高就指出,未来10年电动汽车会形成智慧能源的生态。假设年中国有3亿辆电动车,每辆65度电,车上可装电就是亿度,这是现在每天中国消费电量的总量。而这些“存”在终端的电,据欧阳明高团队计算,有一半是可以拿来利用、加入电力系统调节的,电动车成为“特大号”储能。

“广汽集团将在能源及能源生态领域加大投入,建立‘锂矿+基础锂电原料生产+储能与动力电池生产+充换电+储能’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布局,降低产业链成本,实现新能源产业链整体自主可控,同时协同发展储能业务,提高广汽产业链核心竞争力。”冯兴亚在谈及万亿广汽蓝图时,也特地强调了能源生态的重要性。

为此,短短不到一年时间,广汽集团已成立因湃电池科技、锐湃动力科技、广汽能源科技、广汽优湃能源科技等公司,将业务全面覆盖至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领域,开展充换电、电池银行、电池回收、电池租赁等业务。

去年,广汽集团更是将触角伸至最上游的原材料领域,成为“矿主”,与桐梓县狮溪煤业有限公司及遵义能源矿产(集团)有限公司在贵州省遵义市共同投资设立贵州省东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的投资管理经营,借此完善在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

这一系列的布局,唯一目标是打通上下游,构筑安全完整的产业链,向产业链源头延伸,垂直整合锂电产业链、控制原材料成本,打造千亿级产业新增长点。“这个板块对广汽来说非常重要,上游、中游、下游整个产业生态,接下来都会进行股改,要融资,争取能够走资本市场,做好了将是广汽今后大的业务板块。”在今年财报发布会上,曾庆洪在面对投资者提问时直言。

■进化视点

念好关键“三字经”

30年前,很多人都难以想象,广州这座“千年商都”会与汽车关联在一起。尤其是广州标致项目的失败,让外界质疑声四起,没有重工业基础的广州,究竟能否把汽车造好?

就在这种质疑声中,广汽集团硬是闯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从当年的年产1万辆,到如今年产超过万辆,产销规模位于全国第四名。

这不仅回击了当年的质疑,也说明了广东能造汽车,能造好汽车,更能引领产业的发展。

那么,广汽集团背后是依托什么力量实现不断的成长?纵观过去,这“三字经”非常关键,即“准”“实”与“活”。

第一个关键字“准”,即精准的战略布局。

回顾中国汽车产业过去20多年,每一次产业转型的关键节点,广汽集团始终能踩准节奏,为后期发展打下基础。

7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汽车市场开始了井喷式发展,广汽集团依靠广汽本田与广汽丰田的高速发展,日子过得相对富裕。然而,广汽集团并不满足当下,更多是居安思危: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中国汽车企业如何才能构筑核心竞争力?

正是精准预判到未来产业发展的转向,广汽集团在7年正式启动自主品牌建设,开始走正向研发的自主之路,也掀开了广汽集团的创新引领之路。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虽已掀开序幕,但更多企业是处于观望状态。据中汽协数据显示,年全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为73.5万辆,占中国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仅为2.5%。

当外界还在举旗摇摆之时,广汽集团又一次果断落子,携手合作伙伴投资亿,建设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曾庆洪在回顾当年决策之时坦言,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虽然很小,但已有危机感,如果还不转型不升级,可能会跟不上掉队。

第二个关键字是“实”,即务实的企业文化。

在汽车产业界,广汽集团最大的标签便是“务实”。这与广汽集团多年的作风有直接关系,无论是产能布局,还是战略规划,很难看到其激进的一面,始终步步为营,始终以市场为导向。

正所谓“三岁看一生”,广汽集团这种“性格”,其实从广汽本田成立开始便已经形成,始终坚持走一条“少投入、快产出、滚动发展”的道路,并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产能布局上,以广汽埃安为例,第一座工厂规划20万辆产能,但第一期只有10万辆产能,直至市场销量突破10万辆之后,才快速启动二期10万辆产能的建设。这几年,广汽埃安产能利用率始终超过%,如按照今年产销计划,产能利用率会达到惊人的%。

在技术层面,广汽也始终十分务实地围绕着用户基础痛点在破局,譬如新能源汽车围绕着续航、补能、安全、成本、残值等痛点,相继开发出弹匣电池、夸克电驱等等,逐一破解用户的焦虑。

在供应链上,以电池为例,广汽集团非常务实地规划了1/3自供、1/3合资、1/3配套采购,这既有基于对技术先进性的需要,也有着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稳健的考虑。

第三个关键字为“活”,即灵活的体制机制。

“他们管理层的薪酬都比我高。我们实施了职业经理人制度。”每每被问起广汽集团机制体制改革,曾庆洪经常会开这个“小玩笑”。

这个玩笑背后,说明广汽集团机制体制的灵活与效率。早在年,广汽集团便启动了职业经理人改革,除董事长、专职*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外,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转为职业经理人,让管理层接受市场化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权责,打破干好干坏结果都一样的管理模式。

而针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广汽集团迅速启动了埃安混改,进一步理顺和强化运营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快速抢占市场主动权,这也是国内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一次全新探索。

观史知今思进退!无论未来技术如何进化,产品形态如何更迭,企业向前驱动的核心还是内生动力。在万亿征途中,“准”“实”“活”的三字经,对于广汽而言依旧十分关键。对于整个产业而言,这何尝又不是!

南方日报记者郭小戈魏泓泉

统筹郭小戈周人果

策划陈韩晖

出品南方产业智库

1
查看完整版本: 再造新广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