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bdfcs/jiankang/本报记者张李源清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泛珠区域合作15周年,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落实的元年。从年香港科技大学吴家玮教授提出了“港深湾区”概念开始,到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大湾区”的构想与实验已走过20余年。这个由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佛山、肇庆和江门9市,以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9+2”世界级城市群,正逐步由建设蓝图转化为坚实行动。变:从“前店后厂”到“三轮驱动”上世纪80年代,珠三角凭借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制度创新优势、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和劳动力与土地的低成本优势,承接港澳产业转移,形成了粤港澳之间在制造业领域的“前店后厂”式跨境生产与服务的产业分工体系。彼时在香港,高昂的生产成本让制造业难以为继,大批企业家将事业版图扩展到内地。这些工厂进入内地后,产量和规模成倍甚至百倍扩大,焕发了香港制造业的“第二春”。香港人莫伟伦的父亲正是当时将企业“内迁”的其中一员。“改革开放吸引了众多外商,而港澳商人凭借着与内地同宗同源的密切联系,成为获益最多、发展最快的一个群体。”莫伟伦说,早期粤港澳以优势互补为基础,以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为特征的区域合作,不仅使香港从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心转变成国际金融和商贸服务中心,更推动了珠三角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年,广州佳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佳都科技CEO刘伟从中山大学毕业,成为内地第一代投入创业大潮的大学生。在刘伟的记忆里,改革开放初期的粤港协作,成就了珠三角“世界工厂”和香港现代服务业的地位。而随着珠三角经济起飞,粤港澳经济融合加深,三地角色也逐渐发生深刻变化。“佳都集团成立之初主要业务是IT电子产品分销,那时国内IT市场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只能通过科贸企业连接IT基础设施提供商与用户。”刘伟说,当时很多科贸企业都是借道香港,才能实现与国际IT产业在信息、货源上的接轨,而这种生意模式主要依托信息的相对封闭所产生的价格差来创造自己的利润。随着港澳回归,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使珠三角与港澳的差距逐步减小,粤港澳也从过去单纯强调发展各自的优势向提升区域整体可持续竞争优势转变。此时佳都集团已是亚洲数一数二的分销企业,但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区域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刘伟很快意识到,粤港澳经济一体化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靠模式的创新已不能带领佳都集团进行可持续发展。于是佳都集团开始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培养技术研发人才,逐步建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果断寻求转型。从提供计算机软硬件产品赚得第一桶金,到借助国际资本成为亚太地区IT电子分销巨头,再到大力投入技术研发,通过10余年时间完成四大智能板块核心技术布局,刘伟的经历折射出珠三角乃至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成长轨迹。改革开放40年里,由于粤港澳合作加深以及科技创新带动,原来三地“前店后厂”的合作模式,早已升级为创新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轮驱动”发展,一大批科技巨头在珠三角迅速崛起,并引领带动湾区涌现一大批“智能化、创新型”企业,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力量。快:“1小时圈”拓展合作新空间年是“湾区经济”的元年。时任深圳市长许勤首次提出,深圳将依托毗邻香港、背靠珠三角等优势,重点打造前海湾、深圳湾等湾区产业集群,构建“湾区经济”。作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四个核心城市”是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特点和优势,也是大湾区融合的难点与痛点所在。如何促进要素流动,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无缝对接,在湾区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终于,从设想到建成用了近40年时间,被誉为国家“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了。一桥飞架三地,碧海终成通途。这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不仅实现了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连接,更对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激发了人们对于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图景的巨大想象。而就在大桥开通一个月前,广深港高铁也宣布全线开通。这标志着香港与内地2.5万公里的高铁网相连接,正式迈入“高铁时代”。“现在从香港西九龙直达广州南只要47分钟。”正筹划将企业在香港上市的爱伙科技CEO李东骏也享受了大湾区便利化“红利”。“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基础设施的布局完善,能够加快实现大湾区内互联互通。”莫伟伦说,这无疑将对香港的未来产生重大影响,有助于香港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从中央到地方,包括交通措施在内的一系列相关便利化探索,不仅拉近了三地的距离,也为港澳产业多元发展创造了条件。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了珠海横琴新区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这是在《粤澳合作框架协议》下首个落地项目,也是澳门推动中医药产业化和国际化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目前园区已注册的家企业中,有25家就来自澳门。习近平强调,建设横琴新区的初心就是为澳门产业多元化发展创造条件。横琴有粤澳合作的先天优势,要加强政策扶持,丰富合作内涵,拓展合作空间,发展新兴产业,促进澳门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未来三年内,整个大湾区能够建成一个非常发达的交通网络。”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说,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相继建成通车,将让大湾区实现真正的“1小时”生活圈。通:黄金湾区互通顶尖人才在中国发展昂首步入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铆足了劲的粤港澳大湾区正快步前进。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香港亲自见证《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的签署;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南下广东考察,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深化改革开放:“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紧抓实办好,高标准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而作为探索三地合作的核心要素,如何发挥“人才”的最大效用,成为决定大湾区成败的关键。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广东不断强化人才战略,出台了多种纳才新政,打造全球人才高地。作为一家新兴的“互联网+软件”服务商,讯猫集团长期为港澳客户输送技术服务,同时获得他们在国际业务的业务流程知识支持。“我们核心管理层基本都有大型跨国公司工作履历。”讯猫集团党支部书记兼董事长吴烁说,很多跨国公司通过香港将业务延伸到内地,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政治经济中心,自然成为他们重要节点的部署地。“港澳不仅将大量资本输入广东,同时还输入了国际化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内地企业发展的助力极大。”而在佳都科技,除了从港澳引进高管和核心人才,更有一支由多渠道、多区域引进的高端研发人才组建的国际化科学家团队,助力公司继续加速业务布局,拓展海外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受惠的不只是行业领袖型企业。“自6月发出招聘,爱伙已经收到了几十封国内外名校毕业生或外企高管发来的求职信。”李东骏说,作为一家中小型的互联网初创企业,这在以前基本是不能想象的:“这也很好地说明粤港澳人才之间的交流互通也在跟着三地的发展趋势不断加深。”在第十二届泛珠大会上,暨南大学校长宋献中引用的一组数据,可以直观看到内地高校对港澳地区人才输出的情况:暨南大学年来共为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多万人才,其中香港地区6万多、澳门地区2万多。显然,大湾区已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未来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高效互联互通,必将让大湾区内部分工规划变得更加清晰。合:共享机遇造就各自精彩在这股创新合作热潮中,享受了湾区红利的粤港澳三地青年人才意气风发,“共享机遇”成为他们提及最多的关键词。“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研发中,粤港澳既有同根同源的文化共鸣,又有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由此产生的冲击碰撞会带来很多创新的火花。”吴烁认为,港澳客户有充裕资金和优质商业资源,讯猫有前沿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加上内地市场广阔、政策灵活,双方合作既是各取所需,更是在探索中创新。尤其是近几年,内地在互联网和数字化方面的急速发展,也让港澳地区看到了差距。“这几年香港青年创业风气兴盛,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历史时机,恰好给港澳青年提供了大好机会。”年,跟随父辈脚步,莫伟伦也选择进入内地经商。但他没有继承工厂,而是跟人合作创办了移动互联网科技公司,主营移动APP定制、电商系统开发等:“内地有庞大的市场空间和浓郁的创新氛围,新一代港澳青年应该抓住大湾区建设机遇,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吴烁也认为,互联网经济、大数据与区块链等技术,使传统渠道模式被颠覆,讯猫的港澳客户也迫切想要融入这套体系,以便在以后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此外,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入融合,内地青年也开始规划通过港澳进军国际市场。“内地企业凭借和港澳的合作,与国际领军企业建立无缝对接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形成共赢局面,恰恰是现在粤港澳科技创新合作的缩影。”吴烁说。作为国内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佳都科技在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上也有自己的蓝图。刘伟的目标很清晰:“我们将更注重科技进步和全面创新,通过全面创新为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创造条件,促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与大湾区企业协同共进,互相利用各自的资源,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大湾区的发展。”“如今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成为摆在内地和香港各行各业面前新的历史机遇。”李东骏认为,这是世界性的机遇,也是世纪性的机遇。不难理解李东骏的信心,大湾区的远景蓝图已经迅速展开,未来如何发展,着实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