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如初春之萌动,如朝日之喷薄,如百卉之含苞。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来自广汽埃安的四位年轻人,他们有理想、有才华;他们立足岗位,踏实、敬业;他们用创新、实干、担当,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挥洒汗水,用奋斗点亮青春。
采购部李康靖:勤学善思迎难而上
90后李康靖,毕业于中山大学交通工程专业,在硕士学习阶段,他参与到动力电池包热管理方向的研究项目,动力电池的学习开启了他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新视界,激发了他对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爱,这种热爱在他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颗振兴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种子。年研究生毕业后,李康靖选择加入广汽埃安,用他的话来说是如愿以偿。
扎根现场的改善能手
进入广汽埃安后,李康靖首先在总装车间进行为期一年的在岗培训。“我只有从整车生产和制造中,深入了解我们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生产的全过程,我才能更好地看清未来的发展之路。”李康靖清晰地介绍自己的职业规划。于是,在电光火石紧张有序的车间里,他积极投身到现场生产效率提升的项目中,一秒一秒地分析作业工序构成,减少生产工时浪费,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48万元/年,并将改善成果转化为两项专利,增强公司的软实力。
投身采购保供先行
在生产一线工作期间,李康靖发现“稳定的物料供应”对于整车生产的顺畅至关重要。“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动力来源,是整车中最重要的部件,占整车成本的30%—40%,也是区别于其他传统燃油汽车的标志性部件。如果说,传统燃油汽车的心脏是发动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就是动力电池。”在生产一线工作一年后,李康靖认识到新能源汽车能顺畅生产的关键在于电池供应的稳定。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不断布局,一方面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整车产量的暴增对于零部件资源的抢夺愈演愈烈,特别是动力电池的供应和采购,在疫情之下,情况更加严峻。经过深思熟虑,李康靖决定加入广汽埃安采购部,成为一名动力电池采购工程师。他希望能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换一个方向为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达成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刚进入采购部,李康靖就承担了一项艰难的任务:某型号电池产线产能爬升缓慢,无法满足公司生产需求,需前往产线现场跟进爬产。接到采购任务后,他立刻赶赴江苏省,在供应商产线上驻守一个月,讨论和研究并跟进各项提产保产对策的落实,见证了该款电池从月产套到月产0套的跃升。当电池供应采购有了转机时,江苏省开始大范围执行限电限产,电池的供应再遭阻力,刚返穗不到半个月的李康靖,立即整理行装再赴江苏省,再次与供应商交流协商,研究解决电池生产和供应问题。他再次驻守动力电池生产一线一个月时间,保障电池供应和采购任务的完成。企业领导曾问他:面对如此紧张的工作节奏和频繁地出差采购工作有何感想?他笑了笑说道:感谢这些挑战和困难,让我学会更高效的管理时间,让年轻的自己变得更强大。
策划电池建库缓解成本波动
为应对电池成本、供需的波动,在企业领导的指导下,李康靖参与策划了动力电池年春节建库工作。通过分析原材料成本波动周期,精确匹配埃安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计划、盘点电池结余规模。李康靖联合研发质量骨干同事,提前策划春节长假电池建库方案,妥善处理了电池周期性的供应结余,并缓解电池成本波动对公司经营造成的影响,有力地保障了产能扩产后埃安新能源汽车暴增的电池需求。
从领域到平台新挑战也是新机遇
现在,加入采购部即将满一年的李康靖又承担了一个新的任务:B平台A02车型(某款在研的轿跑车型)采购业务项目管理。“要完成好这项工作,除了要精通纵向的电池领域外,还要横向深入了解其他专业领域,并和更多的同事们形成高效的联动。”李康靖表示,在采购这样有着超强战斗力的团队里,面对每一次的全新挑战,他都视作一次机遇,并已为此做好准备“我需要跑得更快一些,才能保证自己不掉队。”年轻的李康靖说。
事不避难,努力争先是广汽埃安人的底色,也是李康靖的不懈追求。
智能网联部黄家琪:不惧挑战用心用情做好用户体验
95后黄家琪,年本科从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毕业后,继续到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年我还在国外攻读研究生时,参加了当年广汽埃安海外招聘宣讲会,在宣讲会上广汽埃安通过一段视频,为大家介绍了国产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埃安的未来蓝图。宣传视频中广汽埃安将一项项科研成果运用在新能源汽车上,给驾驶人带来新的、美好的感受和体验,这种体验和感受是科技的、智慧的、时尚的。正如埃安的愿景——成为世界领先和社会信赖的绿色智慧移动价值创造者。”宣讲会让黄家琪对新能源汽车充满了热爱,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加入广汽埃安。
“年我进入公司当时的TI科(技术创新科)。这是一个充满创造力、感召力的科室。”黄家琪介绍作为一名行业新手,她首先通过“体验创新”这项工作,开启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TI科工作期间,黄家琪快速了解各车型的特点以及各车型在市场的竞争力,同时参与了各种调研活动、车型对标、用户体验评价等工作。
“在多次出差中,我来到当地都会乘坐网约车,在与司机的聊天中我发现,很多网约车司机日均工作是11-12小时,一辆网约车的运营车一年可以突破10万+公里的路程,这对新能源车电池的健康和车辆的耐久性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爱思考的黄家琪介绍:与私车相比,网约车司机的用车方式不太一样。大城市新能源汽车多,司机会更注重行驶感受,充电桩设置点的密集度;而在小城市新能源汽车少,充电设施密度低,市场还可以进一步开发。出差、乘坐网约车与司机聊天,这些经历给黄家琪的工作带来很多灵感与启发。
为了更好地提升和改善用户的用车体验,年黄家琪转入到智能网联部,加入到数字化与大数据组。她将之前积累的研究与9名组员进行商讨,积极提出优化车型的提案,注重改善用户体验。在AH8(未发售新车型前端产品定义)的预研阶段,黄家琪所在的智能网联部数字化与大数据组和TI科、广汽研究院等多部门、多科室的同事一道与华为等企业深度合作,为新车型设计概要定义、编写产品定义文档,从用户需求出发,构建车型的使用场景。
“之前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加上现在工作组大数据的职能,通过体验即服务的产品理念赋能应用开发,对用户反馈进行合理、合规的应用挖掘与分析,可以帮助公司从用户需求出发,提升用车体验。”黄家琪介绍,她希望为更多用户提供面向未来需要的智能驾驶。
制造部陈儒:立足岗位勇挑重担
陈儒是一名90后。年轻的陈儒人如其名,个性斯文且儒雅,浑身散发着研发技术人员的气息。陈儒毕业于中南大学,研究生主攻锂电池材料领域,有着锂电池材料方面的研究经验。年,陈儒研究生毕业后入职广汽埃安电池车间品质技术岗位,“扎根生产一线可以更直接地打造高质量、高安全的电池,为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电动车的精益品质打下坚实基础。”陈儒表示,这是他毅然选择技术岗位的初衷。
从0到1的见证者
“年起,全球各国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将步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陈儒认为全球汽车经过几年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将会以不可逆转的趋势基本形成。
“广汽埃安坚将持EV+ICV(电动车+智能网联车)的主流技术路线。”当从埃安的校园招聘宣讲会上了解到,广汽埃安坚将持EV+ICV的主流技术路线后,这与他心中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所思所想不谋而合,因此他毅然选择加入到广汽埃安。
自年进入公司以来,他见证了广汽埃安首期工厂建设、竣工仪式、首款量产车下线、品牌独立、产能扩建等历史性时刻,可以说是公司从0到1的见证者与建设者。
作为广汽埃安首届大学生员工,陈儒一直坚守制造部电池车间品质技术岗位,任劳任怨,不辞劳苦,不计得失,这些付出被电池车间任建军高级经理看在眼里。在他看来,陈儒工作态度认真负责、积极向上、技术能力过硬、热爱运动、富有理想、阳光有为。“陈儒适应能力强,从一名学生转变成工作骨干,有一定的管理能力,成长十分迅速。”任建军如此评价年轻的陈儒。
“0不良”车间建设
埃安电池车间作为广汽集团第一条汽车动力电池PACK生产车间,肩负着公司动力电池产业化的重大任务,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打牢好动力电池产品质量,保证动力电池的出库质量,为生产车间提供更优质的汽车核心零部件。”在电池车间品质技术岗位上陈儒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如今陈儒已经是电池车间品质技术组的组长,他深耕一线生产,践行埃安生产方式与核心价值观,不断钻研,不断创新,为““0不良”车间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电池车间已成为集团甚至是行业内高产能、数字化、自动化的标杆电池产线。量产至今,已累计产出20万套PACK动力电池无市场不良流出,真正实现了高品质、高安全生产。
创新是进步的不竭动力
“远见、创新进取、信赖、共享”是广汽埃安的核心价值观,它已渗透到全体埃安人的血液中。年轻的陈儒进入广汽埃安后,也深受影响,不错过一株创新的藤蔓,不断向上攀爬。
他以技术咖为目标,立足于动力电池生产现场,以降本增效为着眼点,带领团队提出了多个创新改善项目,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同时,他积极参加公司举办的IGA创新改善活动。在参与《EOL检测项目工时优化》的改善项目,EOL电池车间下线检测是一道由多项电性能检测集成的工序,他通过对检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大大削减了检测工时,检测效率提升了20%,并获得了公司级优秀改善提案。
知共享共成长他是电池车间里的“陈老师”
学无止境,利用班后时间密集型学习,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是陈儒生活的常态。随着埃安产能急剧扩大,优质电芯资源稀缺已成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广汽自研电芯项目落地埃安,需提前进行相关人员与技术储备助力公司掌握电池全产业链技术。“将学到的知识与同事共享,它的价值就会增加,团队会更高效。”陈儒说,他利用业余时间,编制了10余项电池产业链培训教材,教材积累了他多年来在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品质技术的一线生产经验和专业知识。教材被广泛运用于车间内部学习,使得电池车间技术人员在电芯产业方面整体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如今,车间里年轻的同事亲切地称呼陈儒为陈老师。
“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埃安电池车间的技术团队正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奋力奔跑,“我们将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好发展。”年轻的陈儒说。
研发中心夏铸亮:潜心钻研业务精湛
年3月,广汽埃安发布新一代动力电池安全技术——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在行业首次实现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重新定义三元锂电池安全标准。同年8月,广汽埃安举行线上发布会对外发布能够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公里”的超倍速电池技术和全球充电功率最高的A超充桩。
广汽埃安每一项“黑科技”的背后,都有着一项或者多项的专利在支撑,而每一项的专利背后,都有多位埃安人在为此付出。截止至年4月,广汽埃安现有项专利申请,其中,研发中心的夏铸亮就是广汽埃安的发明“达人”之一。
80后夏铸亮,毕业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目前是负责电机控制算法开发工作的科室主任,是电机控制技术方面的专家。“目前,我的研发工作主要围绕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控制器,也就是电动汽车上控制电能变换实现动力输出的部件,会直接影响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舒适性和安全性,类似传统汽车的发动机。”夏铸亮介绍。
“在清华读研期间,我申请了一个焊接电源方面的专利,那是一个能产生上千安培数百赫兹方波电流的电路,较好地解决了大功率交流焊接电源领域内的一个小难题。”夏铸亮谈起在读研期间的第一次发明创造,这项发明拿到了授权证书,内心十分高兴。
年8月夏铸亮进入广汽研究院,同年12月转入广汽埃安研发中心。从大学读研期间参与科研开始到现在,夏铸亮作为主要完成人且获得授权的专利共21项,其中发明专利17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还有20多项专利处在申请阶段。
为了提高新能源汽车的电机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电机磁场方向测量偏差,夏铸亮想到了利用电机特征电流进行标定的方法。“我还记得,为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试验时间,当时是在其他试验结束之后,快要下班的时候,开始了这个方法的验证。试验结果非常成功,数据非常漂亮,在不借助任何专用设备的情况下,角度测量误差被减小到了与传感器自身分辨率相当的水平。”夏铸亮回忆起当天的实验情况。在这次实验之后,利用电机特征电流进行标定的方法支持着埃安自主电机控制器从原型机一步步走到了量产。直到今天,夏铸亮和他的研发同事们依旧在使用这个测试方法,并在持续不断地改进优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目前,广汽埃安研发中心现有成员超人,皆由高学历人才构成,预计今年将发展至近千人规模。目前,已获得埃安股权激励人数占比近五成。作为拥有14年自主研发历史,且是国内唯一在EV、ICV领域都具备领先、开创性技术的新能源车企,埃安以独有且极具生命力和竞争优势的先进体制,凝聚了汽车、互联网、智能新能源、大数据等多方面的人才和专家,保证了埃安持续不断地推出开创性技术与产品。
文:番禺融媒记者邓芳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