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陆军篇梁大同难忘的经历记看电影 [复制链接]

1#

难忘的经历

——记看电影的那些事儿

作者:梁大同

制作:*旗工作室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家住在佛山市铁七师的师*治部大院里,这个大院解放前是个财主的庄园,里面很大,有小河、小土山,河边和山坡上到处长着木瓜、龙眼、*皮、云雾、枇杷等各种果树,环境优美。

记得那时大院每年都有文艺演出,不过每年只有一两次,多是师宣传队和各团战士演出队的汇报演出,也有地方上的慰问演出。而电影几乎每一个月就有一场。部队大院的优势就是能把这些文化传播,直接送到你的家门口,而无需买票去对号入座。

每当听到晚上大操场要放露天电影的消息后,自己就会变得自觉起来,撇下一起玩的小伙伴,赶快跑回家,赶紧把作业做完,扒拉几口晚饭,立即跑出去,约上小伙伴,奔向大操场占位置。

大院大操场的一端,钢管门架上已经绷好了电影银幕,放映机也摆到了位,家属区摆满了大大小小的凳子,观众和银幕之间,那是我们这些男孩子的坐席,由于这片区域离银幕很近,所以并不担心有人会来侵占位置,我们在部队的相互拉歌声中,还在到处跑着、玩着,直到电影开始,才捡一块砖头跑过去看电影,砖头可以当凳子也可以当枕头,离银幕太近,有时候躺着看才舒服一些。那时候放电影都会在前面先放一两部新闻纪录片然后才开始放正片,那年代放的电影大都是*事和反特题材的影片,像《万水千山》、《战上海》、《铁道游击队》、《古刹钟声》,有时也放《五朵金花》《草原上的人们》这样的影片,也许是*人家庭的原因和部队的影响,大院的孩子们更喜欢看打仗的影片。银幕后面是条不宽的小河沟,小河沟那边是一个小山坡,山坡上长了许多龙眼、枇杷、*皮果等果树,有的时候我会和几个小伙伴到银幕后面,爬到果树上从反面看电影,虽然距离远一些,看到的人物也是反的;枪抵左肩、左手开枪、左手投弹,但没有什么遮挡,树上的果实成熟时,还可以边吃边看,十分惬意,这样散场后,回到家刚进门,妈妈就大声尖叫起来,并立即把我赶出门外,原来我的衣服上爬了好几条毛毛虫。看完打仗的电影后,大院里孩子们的游戏,就会按电影里的情节展开,大一点的孩子自然扮演红*,白*的角色也有人扮演,只是特务、狗腿子、汉奸、叛徒的角色几乎无人愿意扮演……每一部电影看过以后,都会影响到大院孩子们,好长一段时间里的玩耍内容,直到下一部电影的到来。谁说它不会影响到孩子们的世界观和人生呢!看露天电影最不爽的事是:天上突降大雨,电影没看完,而第二天电影队的片源又被计划调拨走了。而最挠心的事是:看完了上集却看不到下集,记得那时看了彩色动画片《大闹天宫》的上集,翘首以盼的已拍好的下集,却始终没有投片放映,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看到了下集,中间相隔了二十余年,胡子都长出来了。

参*以后正值文革,看到的电影只有样板戏影片和*事片“三战”(《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改革开放刚开始时,我正在长沙铁道兵学院上学,学院大礼堂是当时长沙最大,也最安全的礼堂,地方上经常借用,放映许多不知什么渠道进来的外面的影片,每天晚上放二、三部,影片基本上是外语原版的也没有字幕,每次都有翻译当场做同声翻译,那段时间偷偷去看了不少影片,像香港粤语版的《巴士奇遇结良缘》、英语原版的《基督山伯爵》、俄语原版的《解放》等等都是那个时候看的。

说一个和电影多少沾点边的小插曲,刚上学院,有一天上*史课,上课铃响了后,有位领导走进来,径直走到后排坐下,这是领导来查课。当他路过我身边时,我无意一瞥,觉得仿佛在哪见过,猛然想起,这不是电影《渡江侦察记》里演情报处长的电影演员陈述吗,忍不住又回过头看了一眼,真的是他呀!难道陈述不当演员来长沙学院做事了?!后来才知道,原来他是陈述的亲哥哥,名叫王品山(正师职),时任系*委,他们哥俩长的实在是太像了。

改革开放走上正轨以后,部队从正规渠道翻译过来的内部影片多了起来,像日本的《虎虎虎》、《日本海大海战》、《山本五十六》等,而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巴顿将*》、《紧急下潜》、《冰峰抢险队》等影片,说句实话,那是对我当时的思想有些冲击:原来美国兵打仗也是挺勇敢的,美国人也有舍身救人的。

转业以后,由于工作紧张和新传媒的普及,这么多年以来,都没有去电影院看过电影,直到前不久,众人叫好的中国人导演的大片《流浪地球》上映,才去影院看了一次,这才发现,此时的电影院已不是彼时的电影院了,诺大的电影院已经被分割成了若干个小影厅,还分高、中、低三档,最高档的小影厅只有20个座位,且被俩俩分隔成十个有皮沙发的小包厢。恍惚之间,真不知道是世风日下还是时代发展了。《流浪地球》影片拍得非常不错,够味儿,但观看电影的感受,却再也找不回小时候坐在砖头上,观看露天电影的那种欢愉了。(照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