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瓜之味》是由12岁从越南前往法国求学,在大学期间,偶然观看了越南裔法国导演莱姆·勒的电影《帝国的灰尘》,从而对电影产生了兴趣的陈英雄导演,该片是他的处女作。创作灵感来源于他的童年记忆,最主要是对母亲的回忆。该片于年6月8日在法国上5映,豆瓣评分7.8分。年获得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年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最佳法国电影青年奖,年第19届法国凯撒奖最佳处女作。
该片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梅因为父亲去世,来到城里一个大户人家当佣人。老爷是一个民间音乐家,常常带着家中所有财产不辞而别,家中大小事务都落在太太一人身上。梅的年纪长相很像太太夭折的女儿,因此太太对她很是疼爱。
梅渐渐长大,10年后,太太家道中落,不得不把她忍痛送去大儿子的好友音乐家阿权家中帮佣,这也是她暗恋了10年的对象。在相处中阿权渐渐被她所吸引,并与未婚妻解约,选择和梅在一起。
这部电影没有波澜起伏,像青木瓜一样清新、淡雅,讲述了导演童年心中美好的越南生活。下面我将从“人物塑造、镜头语言、影片隐喻”三个层面,从微观到宏观、从表面到内涵解读该电影的魅力与价值所在。
01、人物塑造:三位女性对感情的不同思想和行为,正是她们不同生活导向的根源,透过这三位女性我们能看到时代对女性的烙印
这部影片导演想展示他心目中越南女性的生活状态,影片讲述了三代女性的三种爱情观,导演以呈现三人不同的性格特征埋下伏笔,太太独居楼上念经诵佛,太太独自为全家生计操劳,梅虽为佣人却天真乐观。
导演讲述了三位女性对感情的不同思想和行为,推进了剧情的发展,不同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了不同的印象:
①老太太:父系社会精神枷锁禁锢的代表
该片中老太太的镜头不多,基本都是念经诵佛。她在生下儿子之后丧夫,丧夫三年之后,还是不肯嫁给老阿公,老阿公就只好一直在远处看着她。她搬了好几次家,老阿公也跟着搬,所以后来他们会见面。但是阿桃死后,她就七年也没有下过楼了。在梅的帮助下,老阿公去楼上看她,但是只是看了她的背影,他就心满意足了。
当她儿子最后一次卷款离家出走,家里即将无米下炊,一家老小全靠儿媳操持之际,她对儿媳说:“是你的错,如果你知道怎么爱他,他就不会跟别的女人跑了。我一开始就知道,我儿子跟你是不会开心的。你有丈夫,但你不知道怎么使他开心”。
在我看来,老太太曾经跟阿公见过面,说明她对他也是有感情的。只是,她的精神枷锁太重,对自己,对儿媳的要求都是苛刻的。当她唯一的孙女去世后,她更加觉得自己不该得到更好的,于是她不再下楼,也彻底斩断了自己的念想,再也不跟阿公见面。
②太太:父系社会被压迫、地位低下女性的代表
太太嫁入了中产阶级,但是老爷是一个民间音乐家,在家的时候弹弹琴,不问家事,完全与世隔绝的样子。想起来了会卷走家里所有的存款出去花天酒地,不顾及家里还有几个孩子,玩够了再回家。
太太经营着一个布店维持着全家的生计。她是顽强的、隐忍的。她会在老爷再次卷走所有的存款,家中即将无米下炊之际,偷偷地站在梅的床前,偷偷落泪。她会在老太太责备她后找个角落低低的啜泣。在老爷最后一次病重回家的时候,她变卖了她最爱的古董花瓶,当他离世的时候,她伤心地哭泣。但是,她又是打不倒的,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想办法挺过去。
在我看来,她贤良淑德,生活虽然艰辛,但她对生活是充满感激的。失去女儿,却感激梅的到来,对梅关爱有加。老爷不打招呼离家出走,不给家中留一分钱,当他回来的时候,她总是欣喜的,觉得有他在,生活总有希望。
但她又是无能的,只能被迫接受,老爷的离开她不能掌控。梅最后的去留也是她的儿媳提出来的,她也只能忍痛割爱。她也正是越南当时父系社会中地位低下的女性代表。
③梅:代表了对压迫父权社会的一种反抗,用反抗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梅是一个乐观开朗,心中有阳光的小女孩。有一天,她遇到了大少爷的好朋友阿权,心生欢喜。当阿权再次来家里做客的时候,梅精心准备了一顿晚餐,她换上了一身红色的衣服,穿上了布鞋。当她把饭菜端到桌上,和阿权对视了一眼,但是,她只能把自己的喜欢藏在心里。
十年以后,因为家道中落,她只能被太太送到阿权家里做佣人。阿权已经有了未婚妻,她小心翼翼地隐藏着自己的感情。当他不在的时候,会把他的皮鞋擦得锃亮,也会偷偷穿他的皮鞋。有一次,她趁着他不在家,换上了以前太太送她的红色嫁衣,涂了他未婚妻的口红,被刚巧回家的阿权撞见,于是,早就对她也心有所属的阿权推掉了婚约,选择了和她在一起。
在我看来,梅虽然是佣人,身份卑微,但是从一开始就不卑不亢。正是因为她的乐观开朗,才让她在平淡的日子里见到了阳光。太太对她关爱有加,也得到了阿权的青睐。在影片中她两次细细地切着木瓜为阿权做饭,也许暗示着“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而她也终究等待十年,迎来了自己的爱情。
02、镜头语言:画面以青色为主色调,镜头也是细腻丰富,既展现了生机感,也丰富了人物故事的层次感
运用超高的镜头语言技巧,引领观影者解读剧情
《青木瓜之味》能够获得7.8的高分,获得各种奖项,我觉得作者的镜头语言功不可没。
在这部电影中,极少的人物语言,多用画面和音乐表现人物的心情,整部片子给人安静美好的感觉,没有波澜壮阔的剧情起伏,且看导演如何运用超高的镜头语言技巧,来给观影者美的感受:
①对主角梅的描写以青色为主色调,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生机感
影片是从梅的视角来看主人家的生活的。因为一家之主老爷不问家事,逃避生活,使整个家庭的日子犹如一潭死水。而梅的到来给这个家庭带来了一线生机。梅从小到大多数时间穿着青绿色的衣服,突出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擅于发现生活的美。
她第一天到来就蹲在地上一边吃饭一边观察蚂蚁,也自己编个小笼子养蛐蛐,经常看着走了神。在她的住处,窗外是一株绿色的木瓜树,早上起床,她扒在窗台,饶有兴趣地观看木瓜被摘下后一滴滴滴落的白色汁液。她热爱绿植,经常浇水,一切在她的心中都是美好与充满生机的。
在我看来,导演用青绿色的镜头语言充斥电影的画面,就是在向观众表达他心目中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女性形象。用青绿色的衣服,绿色的植物,青蛙等动物来彰显梅的热爱生活,也为她后来嫁给了自己理想中的爱情做了铺垫。
②镜头语言极其细腻,用移动镜头呈现人物细致的活动轨迹
影片中的对白很少,作为主角的梅话也极少,她对主人家的了解多是通过年长的佣人,她也很少发问。导演用更多的镜头语言来表现她的运动和对生活的热爱。影片中梅是一个佣人,她经常行走、端饭、擦地、给植物浇水。因为她的身份,摄像机也跟着她的速度或急或缓地同步移动。
轻盈流畅的摄像机移动使摄像机下的镜头给观影者留下了一幅幅宛如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面。
同时,导演在拍摄过程中注意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透视关系。人物在画面远处,是朦胧的,人物在镜头近处,是清晰的。比如阿权第一次在家中做客,梅精心准备了一桌饭菜,端上去,和阿权相视一笑,她一回头,眉眼间掩饰不住的喜悦,在镜头间向我们暴露了她的小心思。而阿权就渐渐变虚,只能在心中偷偷留下一个虚幻的印象。下一次再见面,才能再度清晰。
在我看来,导演用移动镜头呈现人物的活动轨迹,更好地展现了影片中人物地位低下,却又辛勤劳作,努力生活。运用透视关系,使观众更容易体会到人物情感和心理的细腻变化。
03、影片隐喻:透过重重隐喻,窥探电影深刻内涵--旧时代的女性确实深受男性的影响,没有很多自由和表达的权利
故事的背景发生在年的西贡,也就是现在的胡志明市,五六十年代的越南是父系社会,影片中老爷在家吹着风扇弹弹琴,不问家事,乏味了就离家出走。太太经营着布店,补贴家用,照顾一家老小。大少爷也喜欢音乐,大约子承父业,他也不问家事,当家道中落,无力支撑佣人的费用时,梅的去留是由管家的少奶奶提出来的。
影片用隐喻手法表达情感,使观众能在观影过程中更深刻地体会到主人公的心情和力量。对于这样的细节,我们可以从以下情节看出:
①影片中两次出现花瓶被打破,隐喻着两人之间的阶层被打破
影片中,梅不小心打碎了太太的一对花瓶中的一个,太太看到了摸了摸她的头说没关系。而年长的佣人告诉她,太太最喜欢这些花瓶,是老古董,我一生的积蓄都买不起一个。当老爷病重太太不得不变卖剩下的那个时,古董店的先生说,很珍贵,但缺了另一只,值不了多少钱。太太说没关系,我卖。而梅到了阿权家做佣人的时候,也打破了阿权未婚妻送他的花瓶,也没有受到阿权的责备。
影片中两次出现的花瓶是珍贵的、价格不菲的。梅的童年、成年,在两段家庭中成长,在两段家庭中各自打破一个花瓶,却没有受到一点责难。隐喻着梅与主人之间的阶层被打破:太太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对她多加照顾,心酸难过时看她几眼又可以心生力量。阿权也平等待她,并且最终和她结为夫妻。
②影片中拍到男性镜头时多从门窗的角度往里拍,隐喻着男性被束缚想要逃离的思想
在这部影片中,第一次介绍老爷的时候,太太跟他说,宵禁时间快到了,阿忠还没有回来。过了一会儿,阿忠回来了。两个人开始了合奏,一个弹琴,一个吹笛子。二少爷用蜡烛滴在蚂蚁身上也是蹲在窗台上的。
影片中男性虽然不问家事,弹弹琴喝喝茶或随意玩耍,但是他们还是觉得被束缚,总想着逃离。老爷经常卷款离家出走,阿忠也很少在家。二少爷和小少爷因为年幼而更多的待在家里,但是当他们长大成人,也离开了家。
家中只剩下大少爷阿忠和他媳妇,而阿忠出现的时候,还在陶醉地拨弄着老爷生前不离身的那把琴。谁能说,阿忠媳妇不是下一个隐忍的太太呢?
在我看来,影片中多次出现门窗,很好地隐喻了男性被束缚对自由的向往,也为老爷第三次离家出走,女儿无钱医治而心生内疚,虽然决心不再出走却仍旧第四次出走做了铺垫。
总结一下:
《青木瓜之味》通过记录小女孩梅的两段成长经历,完整呈现了梅成长的心路历程以及遇见幸福的原因。也许,我们不会有梅的经历,但是却可以像梅一样,拥有发现美的眼睛。
故事的背景是父系社会,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女孩梅自尊自爱,阳光健康,遇到了和当时大多数越南女子不一样的结局。在导演的讲述中,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永驻在观众的心中。总而言之,这是一部能让我们在单调的生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的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