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那个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11月2日,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纵目科技申请上市获科创板受理。
如果成功,纵目将成为中国自动驾驶第一股,意义重大。它将成为第一份国内自动驾驶初创公司的可研究样本。
透过它的招股说明书(申报稿),我们也能窥见中国自动驾驶公司当前现状。
基本盘:泊车起家
纵目科技成立于年,是自动驾驶(AD)和高级汽车辅助驾驶(ADAS)产品及技术供应商。已形成从算法软件到系统硬件,从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到多种智能传感器的全产品布局。
纵目最开始只是一家提供软件算法的二级供应商,随着不断发展壮大,逐渐转型成为具备全栈自研和生产能力的一级供应商。
泊车是纵目的优势项目。
目前,纵目已形成覆盖L0-L4级别的智能泊车软硬件全栈自主可供的能力,针对泊车场景搭建统一的产品平台Drop’nGo,可根据客户车型定义的需求,提供集成软件算法的控制单元、智能传感器硬件或单独的软件算法等多种产品形态。
新一代智能泊车系统Drop’nGo开发项目现有产品化软件系统,已经与一汽集团等客户稳定合作,实现产品化软件落地量产。
具备L2级别自动泊车辅助功能的产品在近二十款车型上实现量产,年出货量超过10万套。
年下半年起,纵目融合泊车系统在长安汽车UNI-T/UNI-V、岚图Free/梦想家、AITO问界M5/M7等多款车型上实现量产,APA系统搭载量将快速上升。
目前,纵目逐渐从低速泊车领域向中高速行车领域以及行泊一体方向拓展。采用「继续领跑智能泊车」和「深度优化行泊一体」双轨并行的战略。
一方面继续夯实泊车领域的先发优势,另一方面积极打造行车辅助驾驶及行泊一体产品。
行车辅助方面,纵目行车辅助智能驾驶系统产品已取得江汽集团的定点合同。
在高低速融合行泊一体领域,年7月,纵目科技举办了纵目科技产品及战略发布会,正式发布行泊一体Amphiman。目前,纵目已经取得了长安汽车的定点合同,行车最高可支持L2+级别高速NOA功能,低速泊车最高可支持L4级别AVP功能。
纵目不仅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同时自研智能驾驶相关的硬件传感器。包括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和4D毫米波雷达等智能驾驶传感器产品。相关产品已经在多款车型上实现定点/量产。
目前,纵目已量产或取得定点的客户包括赛力斯汽车、长安汽车、岚图汽车、吉利汽车、一汽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江铃集团、江汽集团、理想汽车、威马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蔚来汽车、合众新能源汽车、华人运通汽车、牛创汽车等。同时为广汽集团、福特汽车、奔驰汽车、沃尔沃汽车等提供研究开发服务。
报告期内,纵目累计实现了将近二十个车型的量产出货,累计出货量超过40万套。
此外,纵目也在践行国际化战略,将基于国内自主品牌的成功量产经验,进一步拓展国际品牌。
目前,纵目已在美国、德国等地建设研发中心,与福特、奔驰、沃尔沃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智能泊车功能产品,后续将进一步深入合作,争取切入更多合资品牌和外资品牌整车厂商供应链,获得更多项目储备。
研发投入:逐年增加
研发方面,9年、年、年,年一季度纵目研发投入分别为.54万元(1.亿元)、.0万元(1.72亿元)、.71万元(2.69亿元)和.74万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65%、.1%、.2%和96.4%。
最近年累计研发投入为.55万元(5.6亿元),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比例为.1%。
报告期内,纵目在研项目有很多,涉及范围较广,涵盖低速泊车智能驾驶系统、中高速行车辅助智能驾驶系统、行泊一体智能驾驶系统以及新能源车无线充电系统等。
截至年月1日,纵目共有员工85人,其中,研发人员人,占比61.92%。
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纵目共取得65项软件著作权和项已授权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86项,外观设计专利28项。
这次上市募集资金,也将重点投向智能驾驶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1、上海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将围绕智能驾驶系统产品,在低速泊车和中高速行车两个乘用车常用的驾驶场景进行深度开发,打造智能泊车系统Drop’nGo开发项目、高速和城市路况智能驾驶系统研发项目。
2、东阳智能驾驶系统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将通过购置先进的生产设备,建设符合要求的标准洁净生产车间,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提升生产线自动化水平,缩短生产瓶颈时间,提高生产效率,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智能驾驶系统产品订单需求。
持续亏损,尚未盈利
纵目的收入主要依靠智能驾驶业务。主要分为三大类:
智能驾驶产品(独立软件/软硬一体产品)
传感器(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
研究开发服务(由智能驾驶系统产品开发服务及其他技术开发服务两部分构成)
其他业务收入主要是新能源车无线充电产品销售、闲置原材料出售及房屋出租收入。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4,.01万元、8,8.04万元、22,.48万元和9,00.4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98.87%、94.87%、99.5%和99.87%。
今年第一季度,纵目智能驾驶控制单元实现了.91万元的销售收入,传感器实现71.27万元的销售收入。增长迅速。
今年一季度表现已经远超过去三年累计营收表现,纵目已然形成稳定造血能力。
但是即便如此,纵目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9年、年、年及年1-月,纵目的亏损分别为.81万元(1.亿元)、.55万元(2.09亿元)、.4万元(4.亿元)和0.85万元(1.55亿元)。
纵目表示: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产品研发投入较大、部分产品的研发周期较长,同时部分定点车型项目尚未进入量产阶段。
纵目的主营业务毛利率并不高。9年、年、年及年1-月分别为10.75%、16.4%、1.21%和10.8%。
年及年1-月,受芯片等原材料采购成本上升影响,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的智能驾驶控制单元毛利率有所下滑,拉低了整体毛利率水平。
从表格中,我们也能看到纵目科技相关产品的价格。以今年一季度为例。智能驾驶软硬件一体产品单价.89元。
传感器价格也不高,摄像头.47元/件、超声波传感器19.69元/件、毫米波雷达.67元/件。
软件产品单价只有4.96元/件,且约定了阶梯式定价方式,随着部分客户采购量的上升,销售平均单价还会降低。
薄利多销吧。
考虑到要在国际巨头们的重压下抢到一块蛋糕,自主供应商们提供的产品必要是更「物美价优」,只有这样才能拿到更多主机厂订单。
「公司部分早期战略客户的量产订单毛利率较低,而收入占比较高,拉低了产品整体毛利率。」
纵目科技是如此,其他自主供应商情况也差不多。
不过,如果持续如此,纵目科技也无法实现盈利。毕竟,一面是持续不断的巨额支出的研发费用,一面是低毛利,如果无法改变这一情况,纵目无法实现真正的自造血。
但是,还是有出位的机会:高级别辅助驾驶。
高级别辅助驾驶时代,自主供应商和国外巨头们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起步更早,拥有更多量产以及研发经验,同时主机厂也愿意给新晋供应商们机会,一起成长。
而对于自主供应商们自己来说,高级别辅助驾驶更有利可图。「随着智能驾驶系统产品的功能迭代,高级别辅助驾驶,产品单价和毛利也会随之提升。」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高级别辅助驾驶时代,给了国产自主供应商出头的机会。
所以接下来,纵目科技要做的事情就很显而易见。
1、持续投入研发资源,提供更好的高级别辅助驾驶产品,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地位提升技术
2、绑定更多主机厂客户,提升出货量。对于自主供应商来说,90%收入来源都依靠下游装车车型销量,所以一方面要继续留住已有客户,另一方面要继续拓展市场份额。
、不断优化成本结构,纵目已经逐步构建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的自有产线,但在硬件产品设计和生产效率还存在优化空间。
后续,随着业务规模和市场地位的提升,获取的订单毛利率水平逐步改善,进而实现盈利。
国产供应商缩影
从某种程度来看,纵目科技其实就是国内众多自动驾驶供应商的缩影。
自主供应商的崛起着实不易,得有强大的研发技术、优而廉的产品、刚刚好的气运,然后再花上三五年时间,才能真正切入主机厂供应链中去,这才只是第一步。
后续仍需大量的研发投入、敏感的行业嗅觉、优秀的产品定义能力,保证产品的先进性,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然后逐渐成长起来。
创业维艰啊。
在面向未来愿景中,纵目科技这样写道:「成为基于中国面向世界的、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的技术引领者」。
野心不小,但是纵目距离自己的这个愿景,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好在,风口就在这里。
大争之世,是该好好闯一闯。
(注: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果你觉得内容不错,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