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汽的灵魂最终选择了OPPO和Mom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真是异常繁荣,国产新能源汽车品牌快速崛起,大有弯道超车,把BBA、丰田本田等老牌汽车厂商打得落花流水的态势。

根据官方数据,截止到年6月底,我国上半年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9万辆,同比增长达.26%,创历史新高。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的核心供应链也大多来自国产,几乎不存在被国外卡脖子的可能。

如此大好局面,只要国产厂商团结一心,国内制造业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不过上汽董事长去年称不能接受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研发,直言如果与华为合作,华为将变成上汽的,而自己空有一副躯体。

当时这一言论发酵之后,网友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在这场历史机遇面前,国内厂商其实也都有自己的。

在我看来,这也无可厚非,从正常商业角度来讲,公司的战略决策首先要为负责,而不能被民族情绪所绑架。

一年时间过去,上汽的现在已经正式确定,自动驾驶交给,智能化交给。

8月24日,上汽官方消息显示,上汽集团和正式发布以用户为中心的“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并签约成立“生态域联合实验室”,快速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落地。

简单来讲,未来上汽的智能座舱将会接入的智能生态,联动的智能家电、智能手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终端。通过这一系列联动,上汽汽车与智能终端还可实现跨终端无缝流转,类似于鸿蒙手机和鸿蒙座舱之间的联动功能。

实际上早在去年8月,上汽集团就与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对SOA应用服务、生态域融合、车机互联等高精尖技术展开研发。如今“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的发布,只是这一战略前期落地成果,未来或许还会直接发布以为主导的智能座舱方案。

上汽的另一大是,这名字看起来很洋气,但实际上这是一家纯正的中国自动驾驶企业,隶属于北京初速度科技有限公司,定位于打造自动驾驶大脑。创始人是曹旭东,毕业于清华大学。

和和华为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中国企业,从民族情感上,这三者并没有多少区别,但从民众支持力度上,华为无疑是占优势。

从摆在台面上的业务能力来看,的智能化水平和的自动驾驶水平尚不明朗,而华为的鸿蒙座舱已经经受了市场的考验,不少问界车主将鸿蒙座舱称之为;华为自动驾驶路测视频也已经曝光,在各大网站收获数百万播放量,同样被网友称之为。

无论是从民众情感还是业务能力上,上汽似乎都没有理由拒绝华为,但上汽依然不愿意让华为成为自己的,这到底是为什么?

其实很简单,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是基于国家利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同样是基于企业利益。

了解华为,或者与华为打过交道的人应该比较清楚,华为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巨无霸,技术优势很大,自研产品确实比别家产品好很多。但相应地,华为的开价也很高,一般的企业在华为面前根本没有议价能力。

所以很多人说华为非常有侵略性,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但这种侵略性是建立在技术优势上。

前段时间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营销首脑风暴杭州峰会上,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也吐槽道:“华为是一个比较大的供应商,它的产品是比较好的,但是价格是不受控制的。”

但是吐槽归吐槽,广汽埃安与华为的合作仍在继续。

这几天有人造谣说广汽埃安与华为已经终止合作,但广汽埃安负责人8月24日回应称:“我们和华为的合作项目还在进行。”

去年7月份,广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同意全资子公司埃安与华为(AH8车型)项目的实施,这是继北汽和长安之后,第三家确认采用华为HuaweiInside模式的汽车公司。

所谓华为HuaweiInside模式就是这辆车除了底盘、外壳和电池之外,其他全都采用华为的零部件,北汽极狐阿尔法S·HI版和阿维塔11都是采用这个模式的产品。采用这个模式其实就相当于把完完全全交给了华为。

相比较华为的,和显然要柔和不少。换句话说,这俩兄弟要便宜不少。

那么华为这种合作方式是合理的吗?

合不合理其实是市场决定的,如果市场认可华为HI模式,那么这种模式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而且这种合作关系虽然看似不对等,但其实是建立在以技术优势为基底的卖方市场之上,早在传统汽车供应链市场上就有迹可循。

纵观上汽和美国通用、德国大众的“合作”历史,双方的合作关系其实也并不对等,双方的“合作”是典型的用中国市场换外国技术。

因为卖方技术强大,产品牛掰,必然会形成卖方市场。你想要平等关系,或者扭转为买方市场也可以,把自己打造成苹果公司那样的超级下游品牌就行,但难度太大。

从这个角度来讲,上汽过去的灵魂一直都是美国通用和德国大众等外国厂商,之前上汽也没有象征性地反抗一下。而随着国产新能源产业的崛起,供应链的选择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上汽无疑是想要借此机遇谋求更大的利润,所以价格偏高的华为反而被嫌弃,不能成为上汽的。

但不管你的是哪家厂商,消费者最注重的还是用户体验,上汽这种追求性价比的决策最终是否会让自己的产品落后竞争对手,那就需要未来几年的市场检验了。

我个人非常理解上汽的这种,但是我还是会对上汽未来的产品产生一丝丝的质疑,真的打得过其他搭载华为HI模式的汽车产品吗?你觉得上汽的产品未来有优势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